勞工專題故事







少數族裔

新冠肺炎疫情下南亞少數族裔人士就業狀況調查

2020年11月20日

少數族裔弱勢社群一般受到社會的歧視,以至他們在就業及獲取社會服務上受到不公平對待。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打擊經濟,多個行業出現裁員潮,少數族裔弱勢社群就業處境更為嚴峻。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轄下的教區勞工牧民中心(南亞服務)於本年的7月至9月期間訪問了83名的南亞人士,以了解疫情對他們的工作及就業影響。

調查發現,疫情嚴重打擊南亞少數族人士的就業處境。疫情爆發前,58名受訪者屬全職工作; 疫症爆發後,當中逾三分一(18/58)受訪者失去工作,有的則由全職轉為部份時間就業。失業前,他們大部份受僱於建築、服務及飲食等受疫症直接打擊的行業。調查亦發現,尼泊爾婦女的失業率高企,這源於她們集中從事建築工人、廚房雜務及售貨員等受疫症影響的行業,因防疫及限聚等措施而令這些行業生意大受影響,以致她們被迫停工。

此外,在83名受訪者中,33%受訪者在訪問期間正處於失業狀態。68.7%(57人)表示他們就業狀況受到疫症影響,當中包括31.6%被解僱、8.8%被裁員、15.8%被迫減少工時、17.5%表示難於尋找工作等。由於經濟收入受疫症影響而令家庭收入大減,需節衣縮食,減少支出(30.2%)及娛樂(22.6%),以維持生計。調查亦發現,在失業人士當中,57.1%為家中經濟支柱,他們均來自大家庭並需要供養多名家庭成員,可見失業令庭頓失依靠,陷入經濟困境。然而,他們大多沒有向政府及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求助。在受疫症影響就業狀態受訪者中,逾56%表示沒有受惠於政府抗疫支援措施;當中分別77.8%及91.1%沒有申請政府的「在職家庭津貼」及「綜援」計劃。值得注意的是,15.9% 受訪者欲自力更新而拒絕申領綜援。調查發現,41.4%的受訪者曾接受食物援助服務,這反映他們對食物援助的需求殷切,並較願意接受短期食物支援以渡過經濟困境。

疫症下南亞人士就業及生活困難,中心認為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為南亞少數族裔人士提供食物支援服務,並加強宣傳,同時須因應他們種族的飲食文化需要提供適切的餐單,協助他們面對短期的經濟困境。其次,政府勞工處應連結不同僱主網絡,開發更多適合少數族裔工作的行業及工種,並為僱主提供經濟誘因以聘請少數族裔人士。政府應與僱員再培訓局及職業訓練局合作,開設更多以英語授課的培訓課程,例如機電、旅遊及設計等,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要有效監察少數族裔人士的失業及貧窮處境,應對他們的不同需要,政府應每年進行及更新少數族裔貧窮報告。另外,政府應為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提供失業援助,以減輕其及家庭的生活壓力。本會建議資助金額為僱員之前月薪八成,申領金額上限19000元 ,為期三個月。長遠而言,政府應設立失業保障制度,確保非自願失業者在失業期間有暫時收入,應付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免陷入即時的經濟困境,亦避免失業者因短期經濟壓力而被迫接受較差的工作條件或放棄再培訓機會。

本港的疫情仍未受控,經濟前景不明,不同行業及職位僱員失業風險仍高。南亞少數族裔長期面對就業困難,疫情打擊經濟下,他們的就業職位更易於流失,尋工更形困難。尼泊爾裔A女士於酒店擔任房務員,工作了2年半,月入約18000元,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今年於7月,酒店因疫情令入住率減少,而將A女士解僱。除她以外,還也有6名尼裔工友一同被解僱。A女士自此一直未能找到全職工作。她未有受惠於政府抗疫支援措施,暫時她只找到日薪的房務散工,收入減少約一半。A女士需要照顧及供養兩名兒童,另她每月要負擔約五千元的租金。為節省開支,她取消女兒的補習班和舞蹈班,每月可慳回二千元支出。她也曾向親友借款度過艱關。覓得工作是她的首要期望,如非必要也不會考慮申請社會保障援助。





關於勞委
簡介
遠見
使命
架構
委員會
職員
工作報告
關注議題
取消對沖
工傷補償機制
標準工時
青年就業
關注石棉禍害
交通費支援
立法會選舉
家庭工資
退休保障
勞審處申索機制
資歷架構
非法勞工
醫療融資
外籍家庭傭工
少數族裔
外判清潔工人
零散工權益
其他
政策回應
簡介
回應及聲明
調查報告
投稿文章

培育活動
堂區
學校
勞工牧民
五一證道
成立背景
成員
證道工作坊
證道文章

有用資源
社會訓導
勞look天地間
工道自在
培育資料
出版刊物
僱傭條例

搵工跳槽

連結團體

勞委之友
登記成為勞委之友
收取勞委資訊

捐款支持

聯絡我們
Developed and Hosting by: Topcat Team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