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

關於勞委 關注議題 政策回應 培育活動 五一證道 有用資源
僱傭條例 搵工跳槽 連結團體 勞委之友 捐款支持 聯絡我們
Facebook - 勞委會      

關注議題
取消對沖 工傷補償機制 標準工時 青年就業 關注石棉禍 交通費支援
立法會選舉 家庭工資 退休保障 勞審處申索機制 資歷架構 非法勞工
醫療融資 外籍家庭傭工 少數族裔 外判清潔工人 零散工權益 其他

退休保障

2012年12月22日

婦女退休生活及退休保障意見調查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其中婦女的高齡化及貧窮問題尤為顯著。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於本年10月至11月期間以方便抽樣方法於街頭訪問了294名基層及中年以上的婦女,以了解她們對退休生活及退休保障意見,並促使政府關注婦女的退休保障問題。

調查發現,逾七成(71.8%)為非在職人士,當中以退休人士及全職家庭主婦為主,其中逾八成(80.1%)表示從來沒有強積金戶口,反映大部份非在職受訪婦女不受強積金制度的保障。

在職的受訪婦女中,逾六成二(62.6%)從事長期兼職、臨時工及散工工作,當中主要從事零售、清潔、飲食及保安等低技術職位,而且收入偏低。近四成一(41%)受訪者每月收入少於$5500或以下,逾兩成七(26.9%)每月就業收入更少於4000元或以下。可見基層婦女即使就業,由於收入不多,個人儲蓄及強積金供款能十分有限,不足以保障其將來退休生活。

另外,現設有強積金戶口或曾經擁有強積戶口的受訪者中,逾九成(93%)受訪者表示在退休時,強積金累積款項不足夠應付其將來的退休生活需要,反映受訪者對強積金制度沒有信心,無不擔心其退休保障的成效。

在294名受訪者中,她們大部份打算現時或將來主要依靠「子女供養」(75.2%)、「高齡津貼」(44.2%)及「個人積蓄」(33.3%)來維持退休生活。這反映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根深柢固,但年青人收入偏低,期望他們支持長輩的退休生活似乎不設實際。

調查亦發現,有近半(47.3%)受訪者即使有真正的經濟需要,都不願申請長者綜援來應付退休生活,當中主要原因包括「想靠自己,不想依賴別人」(40.2%)、「怕別人看不起」(43.8%)、「不想簽"不供養父母聲明"」(33%)。可見,不少受訪者寧願自力更新,也不願受到社會歧視目光,故拒絶申領綜援。

受訪者對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限制的正反意見相約,而且認為有關津貼金額過低(53.6%),不能有效應付長者的退休生活。這反映社會對有關課題仍存有分歧,未達共識。雖然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長者生活津貼的撥款,本會認為政府仍須關注有關調查結果,不應倉卒推出計劃,否則造成分化。

最後,分別超過九成半的受訪者表示同意政府要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制定實行時間表(97%)及為此成立專責部門落實推行(95.3%)>,反映社會對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已有相當共識,政府必須從善如流,應盡快成立專責事務委員會展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諮詢及立法工作。

另外,本會呼籲政府應帶頭正視領取綜援人士受歧視的情況,遏止大眾對綜援受助人不合理歧視,當中包括向公眾提供正確及全面的綜援資訊及鼓勵傳媒全面報導綜援的訊息,減少因誤解和猜測造成的不合理歧視。

本會認為解決長者貧窮問題,首要是檢討現行長者綜援的水平、放寬綜援的資產限額及取消「不供養父母聲明」(俗稱「衰仔紙」),容許與家人同住的貧窮長者可申領綜援。

潘太現時為全職家庭主婦,年約五十多歲,現時主要依靠丈夫的當保安員的收入維持一家五口的生活。潘太雖然過去曾外出工作,但只是低薪的兼職工人。縱使現持有強積金戶口,但因為因長期沒有工作,故沒有新增供款。現時強積金的累積供款只有兩萬多元,她認為有關金額根本不足以應付其退休生活的需要。潘太認為政府應儘快就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進行諮詢及提出方案,她認為一個全民受惠而免審查的養老金制度,可免去標籤效應,令所有長者能享有即使及足夠的退休保障。

Amy現年五十多歲,單身人士。她本來是一名文員,但面對工作轉型,被迫從事護理員的工作。雖然強積金戶口有十多萬的累積供款,但因市場波動,無法預計將來最終得款。現時收入又不多,強積金的儲蓄能力有限。Amy指因年紀漸長,就業機會減少,根本無法找到更高待遇的工作。她擔心強積金根木不能支持其未來長達數十年的退休生活需要。她無奈的表示,其他婦女或可依賴子女丈夫供養,但由於屬單身人士,因此退休生活是孤立無助的。她期望政府能提出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能讓其不用擔心退休後的生活。



有用資源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本會為聯席成員」
 
倡議及社會行動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調查發佈

婦女對退休生活及保障調查發佈